
藝術焦點:著名畫家蕭陽藝術賞析
【藝術簡介】
蕭陽,安徽蕭縣人?,F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西部畫院秘書長、淮北師范大學兼職教授、河北美院特聘教授、中國長城書畫院特聘畫家、北京書畫藝術研究會會員。近年來出版印行有《蕭陽山水畫集》、《水墨澄觀集·蕭陽》、《當代青年國畫家作品集·蕭陽卷》《湖山清遠·蕭陽山水小品集》、《水墨澄觀·蕭陽書畫集》、《蕭陽·丁酉集》、《蕭陽水墨山水集》等。書畫作品文字發表《中國書畫報》、《鑒藏》、《美術觀察》、《書與畫》等報刊,近年來于國內外多次舉辦個人書畫展和參加大型國展。作品曾為首都博物館、北京民族文化宮、廣東美術館、揚州八怪紀念館、山東齊魯美術館、李苦禪紀念館、內蒙民族美術館等機構和私人收藏。
境界因心,文章物化
——觀蕭陽的山水畫
顓孫恩揚/文
諸多詞語,獨拈“境界因心,文章物化”一聯,其實是有些考慮,前一句佛家氣息,后一聯又是莊子味道,暫且應了時下混搭風尚。這描述了蕭陽君予我的第一印象,并作為蕭陽君山水畫微妙意思的語言傳達。但我最初想出這聯詞語卻是序文寫到快結束時瞬間蹦出,當時一直苦于沒有一個好題目結文。
“境界”與“文章”,都是可感知的感性化存在,佛家的意思是“諸法唯識”而幻森羅世界,所以唐人詩論“境界”一詞,曰情境、物境、意境。書畫作品也可成為可感知“境界”,書畫“境界”因心識活動而彰。“物化”則是莊周味道,自然文章,林林總總,譬如夢蝶,譬之物化,書畫如癡如夢,幻若天成文章,妙通玄機。
中國書畫之微妙意趣正在于此。
初次結識蕭陽,覺得他沉默寡言,無浮夸言語,是“敏于行而訥于言”的君子相,此或許是多年磨礪及畫山水所養成的性格,但我想這就是如山水無言之境界了。感覺他本然就是山水家,而契合那種點滴蒼茫,清雅渾樸的山水風格。
但凡癡愛繪畫,把藝術追求融到血液中的藝術家,都會在相貌神態上漸有所體現。也許,真正的藝術家畫的就是他自己,執著信念將他漸漸成為自己的一幅畫。歷史上甚至有李公麟、趙孟頫癡迷駿馬圖而化成馬的怪誕傳奇,但中國繪畫癡絕之處更在于深入物理,他我具化的神奇。北宋有易元結入深山尋猿,包鼎酒酣行臥時畫虎,山水家多隱跡煙云,肥遯山林,為的或許就是那一段癡絕傳奇。所以,太行之與荊浩,終南之與范寬,富春之與子久,太湖之與倪瓚,黃山之與弘仁??為山河立傳,為天地立心,山水境界因心而彰,自然文章物化而神,這就是中國山水畫藝術傳統最大的傳奇。
山水藝術的審美獨立性是在文人強調獨立意志與自由性靈的情況下漸漸確立,先是魏晉六朝的山水詩,然后滋潤唐宋以來的山水畫,從而漸漸形成明清以降文人筆墨的符號化總結。對于山水家來講,山水就是襟懷,是吟詠,是潑墨,是對于自然宇宙的真實情感鑒照。
西人蘇珊·朗格曾論述藝術是人類情感符號形式的創造,藝術是一種生命形式。就中國山水藝術而言,情感與生命力的投射形成筆墨形式語言的內在張力,真正的山水畫應該首先在筆墨審美上具有這種感染力。其實王國維早講過“一切景語皆情語”,山水筆墨語言程式也是一種“情語”,語言形式是千百年的靈智創造,漸漸形成繽紛獨特的藝術化的第二自然,這就需要藝術家不僅在自然中感悟,還要貫注筆墨語言形式以磅沛生命力與真實情感。因此,藝術家首要“誠”?,F當代山水家應該走出程式固囿而回到自我心靈的真實表達,以“情語”入筆墨而擁抱自然,從而成就其藝術品格。
蕭陽在這一方面有明確的自我追求目標,他為了尋求鮮活的筆墨語言而游歷大江南北,千里萬里,西北、皖南、太行、燕山,乃至平遠山村小景都成為他潑墨的源泉。我感動于他的這一大批山水寫生,也共鳴于他在鑒照山水過程中的心靈體驗與情感訴求,他是真正把自我放逐到山水間的藝術家。假如世間太過于煩囂,那就在自然中放縱自己,如孩童一樣奔跑,因為人類所有的文化創造,都是自然滋養的結晶,對自然山水應該以敬仰之心,而山水的靜穆與莊嚴值得藝術家去贊頌寫照。說句實話,我不是特別欣賞有些玩弄筆墨的山水畫,把山水畫成一種不真誠的游戲狀態,不幸的是現在有許多山水畫家正是這么做。而蕭陽的個性與追求則讓人從畫作中感受到一種來自自然的偉大情感,他是在自然中放縱自己的真正山水家。
深秋之太行,西風蕭殺,巨壑空鳴,山泉高瘦,枝椏劃云。雖然是寫生筆墨,卻是一種真情實感,景語即是情語,有此當時之體驗,才有筆墨之蒼茫趣味。他的這一批太行秋日水墨寫生冊頁給我留下了很深印象,觀之仿若我又回到了曾經的太行洪谷。
他還有相當數量的南方煙云山水寫生,氤氳點滴的水墨暈章又是他作品中的另一種面目,這讓我們看到他的繪畫中蕭散性靈的一面,靈透活潑。有些小品畫直入境界,隨筆點染而成,不費妝飾。在講程式,講法則的同時,更要直指心靈自然,講求本真性靈,合如石濤所說“入拙聰明死”。米芾及歷代文人論山水曾以“煙云”為上,其實“煙云”有無變幻正是文人性靈超越物質固囿之流動活體意象。云蒸霞蔚,磐石騰空,動靜、虛實、燥濕、黑白、清濁、輕重------相輔相成,從而成就心靈觀照下的情語自然,成就文人筆墨情化之第二自然,乃至董其昌所謂“山水不如畫”。筆墨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正在于繪畫有自然之外的情感訴求與心靈創造,因此,山水寫生之重要在對自然的模仿中蘊含有山水家赤子之心。在當代社會,蕭陽能堅持深入鄉間野村,游歷大山巨壑,并能化情感于景語,難能可貴,這種可貴素養正是他繪畫風格進展的鮮活張力所在。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寫生游歷是蕭陽山水畫筆墨的一大活源,而讀書與修性則成為蕭陽山水的另一大活源。如果僅僅從自然走到自然,則筆墨雖然活潑但易流于野,所謂質勝文則野,山水畫筆墨往往缺少一種溫潤華章。所以,畫外之讀書與修性就成為山水筆墨的文章之源,先賢也一直告誡功夫在畫外,讀書為畫者必要之修養。勤于思考,溫柔敦厚是蕭陽的品質,閱讀歷代經典、書畫史籍等成為他的日課,談論中知道他于儒、釋、道傳統學術皆有所鐘,澡雪精神,而他的文筆皆透露出山水家內心的修性消息,一些文字隨筆小品感悟自然,也況味人生,清新而自然。
難能可貴之處還在于蕭陽臨池不輟的書法功夫,書法修養錘煉了山水筆墨的內在筋骨。這一切都使蕭陽的山水畫成為傳統文化鑒照下的心靈創造,在蕭陽的繪畫中,形式語言以古代文人畫筆墨為歸,畫面物象選擇一些具有特殊文化意味的符號。于是煙云、秀林、峻嶺、流泉等氤氳自然景觀與斷橋、塔影、茅蓬、角亭這些人文景觀相映成彰,湊合形成一種文化意味的山水符號。蕭陽的山水畫因此在自然與文化理想、物境與情境、法度定則與化機游戲之間找到自我面貌,找到忠實于自我心靈的藝術表達方式。
我們在觀看經典時,常常感受到撲面而來的鮮活生命力,歷千古而不老,每一次展卷都是一次新鮮的心靈交流和情感體驗,其奧秘也正在于真正的藝術家每一次的運筆施墨必然是自我生命力的灌注,是自我精神的張揚。因此,山水畫筆墨的鮮活感來自作者的心靈投射,所傳遞給觀者的正是這種內在的張力。對于山水家來說,每一幅畫都將成為自我精神的映射,而非關名利技巧云云。山水畫中茅亭宴坐,疏林經行,凈庭信步配景下的高士形象實際可以說是蕭陽的自化,也可以說這是他在現代社會中的一種文化理想存在,因而雖然看似平靜的水墨,實則充滿理想的無窮延展和內在的情感張力。
筆墨一道,同乎性情。這些方面成就了蕭陽山水畫之平和、靜穆、樸素而又曠遠的審美品格,他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藝術傾訴方式,仿若山水間奔跑的孩子。
從筆墨語言上來講,蕭陽山水畫有傳統之厚積,也有自我之獨得,積墨、潑墨乃至潑彩等皆能應機隨化。雖然在一些圖示構成上偶爾有他者痕跡,但并不影響他的山水畫之獨立精神,我們依然感受到意氣噴薄的藝術沖動,感受到藝術情感爆發力和筆墨張力,這就是他山水畫筆墨的潛在活力。
由于同在北京,彼此談藝的機會多了起來,我也漸漸地了解蕭陽的繪畫,能細細品味他的山水筆墨情味而寫一寫自己對他的印象。從多年的藝術經歷來講,看得出蕭陽君是一位在藝術道路上孜孜以求的行者,是一位“為伊消得人憔悴”而“忠實于自我者”之真正山水家,相信不久的將來這種內在品質與執著信念必將使他成為一位卓越山水家。
蕭陽山水的畫境文心
文/芝軒
蕭陽的外在生活方式散漫,呈現出無規律的規律,喜歡靜夜揮毫染翰,神游在喧囂之外——歷久彌新的山水靈境。
一邊叛逆,在時光的另一邊回歸傳統,他因信仰藝術的典雅純正之美,所以他拒絕生活中瑣碎冗長的重復與消耗,留取一種單純豐盈的熱忱,從紛亂無常的現實的末端開始書寫自己的理想,在書寫的過程中,激情宛如雪花消融于大地般無痕的融化在筆墨之中,生命力綿延在山戀起伏的線形里,他生命內在的細潤,水一樣委婉堅韌的滲透在山戀之內,于是,他內心進入夜的靜謐安然的靈境里。
他沉潛在持續靜謐的夢境里,執著的化作月光下的山水,將自我生命無限遠延伸,趨向博大雋永,曠朗無塵,那一脈山水中蘊涵著他生命的細節和個性。
人山俱靜,閑聽桂花飄落,蕭陽的山水間似有一股淡墨的馨香繚繞,筆觸間分明有一種音樂化的節奏,輕微動聽如云卷云舒,唯有用寧靜的心靈才能諦聽和品味。
山水是他為自己選定的承載自我靈魂的精神性存在的自然物象,理解山水意味著遠離都市的喧囂,忍耐孤寂,回歸恒定的寂然。圍繞山水的主題,他自由的展現自我精神世界,不斷豐富,不斷更新,不斷升華。追隨古典情韻的礦脈并提煉迥異的個人風格。
古淡清虛是蕭陽渴望抵達的境界,這是來自于古典山水的啟示,亦是他內在心性使然。熱衷于從書卷里汲取新的智慧和能量,使他不斷接近遠方,接近自己的理想彼岸。
自古以來,歷代畫家皆依據自然山水,加入想象和天生的性情,創造出山水表現的新形式。傳達自己別樣的生命信息和所處時代的社會信息,這是繪畫史上一個輪回遞進的完成。代代流傳的不朽畫卷記載著人類的個體世界與自然世界高度契合的過程和成果,她如此輝煌又具有無限的拓展性。
蕭陽的筆調平實,如此細微坦誠,舒緩優雅的抵達目的地。一點一滴,宛如春蠶吐絲般把內心生生不息的美好溫潤的情愫堆積成一個完整純粹的山水意象。閃熠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情雅韻。
時代變遷,古典藝術傳承的人文精神依舊,人類尋求心靈的寧靜家園的步伐永不止息,蕭陽對山水的解讀遵循古典美學的宗旨,他將在靜默的守望中,完成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到看山還是山的輪回……
相關閱讀
- 04-112022首屆“鄉土詩人杯”全國詩詞大賽
- 03-31藝術焦點:著名畫家蕭陽藝術賞析
- 03-16HOKA ONE ONE 攜創新力作SPEEDGOAT 5
- 01-25中國書畫藝術大家名家——孟昭義
- 12-07藍天白云映“星城"
- 12-06沖抵肉味的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