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祥:我所認識的詩書畫藝術家楊希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唐.岺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公元2016年冬天,北京少雪,待到今年2月,突降了一場春雪,雪花飄飄,漫天飛碟,一片銀色世界。中國諺語:“瑞雪兆豐年”,正是春暖花開的好季節。此刻,在京詩友張浩送來旅英著名書畫家《楊希雪詩文選》,一邊賞雪,一邊品詩,眼前豁然開朗,心底格外清爽。從“詩文選”中我看到了楊希雪一顆雪的心靈,一身雪的風采,一卷雪的書畫,一個雪的人生。他的名字和如雪生涯,名副其實,名正言順。正如他在一首詩里寫的:“希雪心清如雪/素冰玉潔如冰/河中患難真情/改名以示堅貞。”
楊希雪生于廣東信宜市新堡鎮下石洞一個貧苦農家,原名:楊凱元。1957年,中國開展了一場“大放大嗚 –大辯論運動”。1958年初,他怕受株連,淚別故土,跟愛人雙雙偷渡香港,在深圳河心蠔殼堆上把名字改了,楊凱元改為李希雪,愛人黃蘸彩改為黃素冰。改名的目的是“肯定無做錯事,歷史是會還我們清白,“純潔的心靈,是不容許別人弄污的”(見《楊希雪詩文選》)。
“反右派斗爭”的擴大化是多么殘酷:一個被教育廳指定的“全能優秀教師”,竟然被迫流離失所,逃亡異國他鄉。而后幾十年,楊希雪由難民在香港小店打雜,工廠學徒,汽車司機,公司文員,直到英國做餐館侍應及至餐館老板。業余時間又開始繼續苦練書畫,做畫廊的主人,逐漸成為聞名中外的詩書畫藝術家,開創了多項繪畫創新理論,技法體系,融古今中外于一爐,創造了多種新畫種,開創了吉尼斯世界紀錄。2008年由于對藝術和中英文化交流的特殊貢獻而獲英國布朗首相推薦,被英國女王授予MBE大英帝國服務勛章。
《楊希雪詩文選》,是他苦難人生、坎坷人生、異國求生、藝術新生的真實寫照。楊希雪的藝術成就主要是旅英國際書畫大師,這本“詩文選”的作品,大都是二十世紀80年代末以后寫成的。中國是個詩的國度,“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楊希雪童年時期, 跟祖父學習古體詩、唐詩、千家詩等。中國傳統詩詞的文化基因已化作血液在他心上流淌。所以,他寫的還是中國特有的格律漢詩。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楊希雪經?;刈鎳接H訪友,講學匯展,進行書畫藝術交流,為救災、扶貧捐贈書畫等活動,同時唱和吟詩,抒發深厚的家國情懷。淡淡長江水/悠悠遠客情/鄉音雖未該/人面幾翻新/相見不相識/相談一樣親/青絲添喜色/白發把心傾/酒淺情無底/更深話不停/健康互祝愿/多傳外面經/飽暖無所慮/回來席上賓”(1991年首次回國期間訪問后記)行行游子淚,字字中國心。他的“抒情與題畫詩”,寫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白雪茫茫一撮紅/凌霜傲雪戲隆冬/微微一笑嫣然態/頓覺春來一陣風(《題紅梅》)千里冰封萬里寒/深冬臘月百花殘/風情萬種迎風笑/更顯佳人不一般”(《詠梅》)他寫的“唱和詩”,不是客氣的隨意應酬,而是一首言詠懷的詩。1998年8月4日,吳仁仁先生賀楊希雪先生《文化千年》水彩畫長卷巨作入選吉尼斯世界紀錄:“丹青長卷氣如虹/,頷下龍珠奪手中/健力全書畄永志/堯天燦爛出英雄”;楊希雪致答:“今朝郁氣吐如虹/勝算尤需握手中/文化五千畄健力/新猷何日決雌雄?”
他的賦體詩《錦繡中華贊—為深圳微縮景區而作》,洋洋灑灑百余行,一部中華文明史。楊希雪先生不僅是聞名中外的著名書畫大師,而且是一位不忘初心的杰出愛國詩人。
我和楊希雪先生初次相識是2013年由文化部中國少年兒童文化基金會在北京舉辦的救助孤兒上學的慈善大會上。楊老已八旬余,不遠萬里親自從英國到北京現場參加捐贈活動。他的兩幅獨特的“山水畫”和“錦鯉圖”,轟動慈善大會。紛紛舉牌,競拍得一百六十余萬元,全部捐助了教育基金會,我在現場的一個角落里見到了他,這是一位慈眉善目精神翟鑠的儒雅長者。后來,我請他到寒舍做客,他站在一張木桌旁,桌上鋪了宣紙,一邊和我交談一邊作起了畫。第一道工序,先是用硬白紙團,輕輕地在墨水碗里一蘸,然后熟練地在紙面移動,揮灑,于是朦朦朧朧的山巒輪廓躍然紙上;換一個硬的紙團在綠色水碗里一蘸,同樣在山空間涂抹,印染,慢慢地,青山綠水自然天成。第二道工序,待山水晾干后,再用畫筆蘸著不同的顏色,繪出綠樹、紅花、溪流、小船、船上似有一老翁撐籬,水中倒影清澈見底……太神了!不多時,像變魔術一般,竟然繪制出一副惟妙惟俏,活靈活現的立體山水畫;第三道工序,待畫定型后,最后用他自己配制的特殊染料噴灑,以使畫面滋潤,幻化、亮麗、深遠、玲瓏剔透,渾然一體。畫畢,(還有一道工序,但需要用英國的幾種特殊染料,畫面會更加完美。)他嫣然一笑,欣然在畫上題款:《春風春日春光》署名:旅英楊希雪MBE(英國女王授予的大英帝國服務勛章標志)。這幅畫精心裝裱后一直掛在我的廳堂,蓬蓽增輝,四季如春,仰觀之無不交口稱贊。
2016年初,應中國書法家協會邀請,楊希雪先生帶領英國詩書畫協會一行5人,回祖國進行藝術交流、講學、參觀、訪問。3月28日,中國文化書畫聯盟在北京成立,聘請楊希雪先生為聯盟名譽主席,我作為中國文化書畫聯盟主席親自為他頒發證書,并贈他一副我的拙作歌詞書法《十五的月亮》作為對他的敬仰之情。他在受聘演說中表示,我本是中國人,願為中國書畫的振興,為中英文化的交流做出應有的貢獻。
其間,我們還觀賞了他從英國帶來的20米巨幅山水畫,它是全長400米《地球村》山水人文風情全景畫長卷創作的熱身試筆畫,(外國難以裝裱,只能來中國傳統裝裱)。這一巨作是他開發了多種創新理論,技法體系,博取中西畫藝術之長,秉承創作自由、平等、包容和諧、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發展理念,創造了多種畫種畫法,是施展十八般武藝的集中體現,將是一座世界書畫藝術的豐碑。
楊希雪之所以被譽為國際書畫藝術大師,因為他不僅是一位書畫巨臂,而且是一位水準高超書畫藝術理論家。堂堂書畫家,不凡書畫大家,但世界上有一系列創新理論的卻為數不多,楊希雪于1996年在英國寫的“《當代中國畫之我見》討論集讀后”(1997年發表于中國廣東省《東方文化》雙月刊第一期)是一部力排眾議,有獨特見解的“萬言書”。關于“什么是中國畫”、“對待傳統的態度”、“藝術發展多元化”、“憂慮和危機感”、“民族性的探討”、“現代觀念的探討”、“藝術品與商品”、“對筆墨的看法”等問題,站在一個新的歷史高度,以科學發展藝術觀,進行了深入細致,古今對照,中外比較,從微觀到宏觀,由現實到未來的改革創新,觀念超前的研判、探討,是中國書畫界一部新的《文心雕龍》。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豐富發展了書畫藝術美學,為中國書畫藝術自主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做出了卓越、特殊的貢獻。
友人,旅莢中國藝術家吳仁仁在1998年《賀楊希雪先生之《抽象藝術變革》出版一詩中贊道:“先鋒變革創先河/并茂圖文立意多/山水太空抽象取/蟲魚花鳥盡包羅/ 避居香島維高節/ 羈旅英國續揣摩,卅載崢嶸成大業/扶輪扢雅頌長歌!楊希雪依韻致答:“潮流藝術匯成河/出眾圖文實未多/萬水千山供捨取/千絲萬縷任搜羅/獨樹一旗才有節/”全方探索競揣摩/小器還需成大業/英雄去路伴悲歌!”
中國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旅英華人楊希雪先生幾乎隔一兩年回祖國尋根、探親,應邀參展、講學、交流、捐獻書畫、扶貧賑災。其間有一位楊希雪先生的忘年之交,中國青年詩人、作家、資深媒體人、中國新文學學會鄉土詩人分會會長、《神州鄉土詩人??房偩帍埡?,經常上下協調、熱情牽線搭橋,為楊希雪來往祖國的活動事宜,主動、積極、熱情、周到的服務。我也是由張浩引薦結識楊希雪先生的。張浩待人親切,誠懇、仁愛、善良。楊希雪先生回祖國除國家文化部門、美協、書協等官方邀請接待外,楊希雪和隨行人員的其吃住行,迎來送往,一切均由張浩統籌安排接待。他為有楊希雪先生這樣的愛國藝術家而感到榮幸和自豪。并寫詩禮贊:“孜孜追求,八十春秋/周游世界,藝海遨游/白金漢宮,英王授勛/四百公尺,地球小村/構畫出人類的美好/世界和諧的夙愿/愛祖國,是你人生的追求/愛藝術,是你心靈的精彩/吉尼斯錦鯉長卷/是你懸掛在/時代與歷史的輝煌禮贊”(選自張浩詩《美麗的鄉愁》)。
多年來,楊希雪十分關心祖國下一代的書畫文化藝術教育。多次利用回國開會、探親訪友、參加會議活動等機會,為一些大學和中、小學的學生講授書畫知識。先后被廣州美術學院、肇慶學院、廣東嘉應學院、福建華僑大學、西江大學等多所院校聘請為客座教授和藝術顧問。2012年8月,楊希雪在出席北京第四屆國際書法雙年展期間,又一次對自己唯一的弟子,黑龍江籍的書法少年孫海松進行書法知識指導,并手挽手帶領孫海松全程參加“書法雙年展”,在開幕式上將書法少年孫海松介紹給中國文聯和中國書法家協會的領導和國內外書法藝術家,使孫海松面對面的得到了書法界領導和國內外書法大家的教誨和指導。以此開闊孫海松的視野,長知識,增見識,也使一個書法少年更加堅定學習書法的信心。臨別時還專門為孫海松書法題詞:“傳承師藝,自強不息”,以此對孫海松進行勉勵和鼓舞。多年來,即使遠隔千山萬水,跨越中、英兩個國家,楊希雪也經常利用網絡等形式精心的對孫海松進行書法知識指導。由于楊希雪的精心教導、引領,和身體力行的巨大影響,加之孫海松的刻苦努力,也使孫海松從一名書法少年,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書法學專業的大學本科學生。
當我和張浩,在為《楊希雪詩文選》策劃,編輯在祖國正式出版的時候,恰逢“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于2017年5月在北京舉行,目前已有28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確認出席論壇。聯合國已接受了中國提出的“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歷史的車輪已進入世界和平發展的新階段。2008年北京奧運會提出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口號,我在一首歌詞中唱道:“同一個世界沒有界、同一個夢想不是夢”。楊希雪先生是中國人,因為特殊的原因旅英,又走訪過很多國家和地區,他成了有一顆中國心的國際文化交流大使。1992年11月11日,他在《贈關克君回國》詩中,表達了自己的由衷心意:“夕陽西下眾人愁/百業蕭條莫展籌/獨算東方風景好/當然世界轉輪流/迷途秋燕尋途返/醒早春蠶去不留/任隨君便千般業/青春更妙獻神州。
縱觀楊希雪的苦難和輝煌,聯想到他如雪的人生,我還是敬錄毛澤東于1936年2月寫的一首名詞《沁園春.雪》作為我們中華兒女和楊希雪的共同心意,講述中國的故事和傳播中國聲音,彰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
《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飄雪。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燒。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017年4月21日于北京
相關閱讀
- 07-23尋訪:2021年全球當代書畫界杰出貢獻人
- 07-19石祥:我所認識的詩書畫藝術家楊希雪
- 07-182021名家真跡報道:著名畫家李修偉
- 07-172021名家真跡報道:著名畫家石金庫
- 07-15尋訪:2021年全球當代書畫界杰出貢獻人
- 07-152021名家真跡報道:著名畫家王羽